製作人必備的三種能力:
1.能夠說出自己的理念並說服別人
2.妥善的溝通
3.下決定
成功的製作人的兩大要素
1.永遠不要失去控制
2.永遠要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大
製作音樂的六大流程
1.前期製作 - 整合所有相關人員的想法,概念,建立出共識
2.錄音 - 第一階段的錄音主要目的是能夠把前期製作得到的想法,先錄出基本的骨架(例如鼓吉他貝司主唱)
3.疊錄(overdub) - 把一些點綴性的樂器補錄上去,讓前期製作的想法更完整(例如額外的打擊樂器)
4.後製 - 修正錄音時所產生的錯誤,或是讓錄音變得更完美(消雜音,消串音,修正音準,修正拍點,挑選適合的tack,把每個tack最好的部分組合起來...)
5.混音 - 讓錄音的內容變成有縱深寬窄的立體混音
6.母帶後製 - 讓混音的成品更接近市場的喜好, 並且把歌曲的資訊寫入檔案
執行一個錄音計劃所要注意的
1.要訂定時間表
2.訂定預算表
3.確認是否有合約
4.聯絡並確認歌手,樂手,工程師的時間以及需求
5.確認是否有租借錄音室以及時間
6.是否有額外的租借器材
7.運送器材到錄音室的交通工具
8.鼓組,鋼琴,吉他等等樂器的調音
9.隨時務必備份所有資料
一個錄音計劃可能要提供給樂手的
1.樂譜
2.歌曲架構
3.Demo
4.歌曲速度
5.歌曲調性(如果可能會升降Key 也需要一併準備)
6.節拍器
選擇樂手的四大要素
1.技巧上展現出才能
2.能夠詮釋歌曲的精神
3.在演奏時能展現能量
4.演奏能夠使他人感到敬畏
如果想要讓一個樂團的特定樂器突顯出來
1.讓這個樂器Solo(除了單獨樂器solo外,常見的手法有:Solo battle,兩個樂器彼此交鋒. Solo trade off,兩個樂器在特定的小節數互相solo數回合. Solo back to back,多個樂器接下去solo)
2.透過混音讓該樂器擺位到明顯的位置
3.重複出現有標誌性的樂句
4.有標誌性的聲音
5.有標誌性的節拍以及律動
在混音時需要思考關於音樂本身的概念
1.主旋律必須要凸顯出來,不能被其他樂器蓋掉
2.主旋律下面如果有次要旋律,不能讓次要旋律在距離上比主旋律靠近聽者
3.主旋律句子和句子中間如果有空洞,可以用次要旋律補起來
在混音時以頻率或能量出發的概念
1.樂器擺位應該用頻率思考,並且對不同的音相以及不同的頻率位置做出分類(例如左邊音相的高頻or中間的中低頻),這樣可以幫助判斷如果用手上現有的音軌做出最好的擺位判斷
2.左右兩邊的頻響要儘量平衡,如果有一邊少了另一邊有的頻率,那麼對一般人而言是非常不習慣的狀況
3.左右兩邊的能量要儘量平衡,例如右邊的高頻比左邊的高頻少了6dB,那麼對一般人而言也是非常不習慣的狀況
4.注意相似頻率的樂器在接近的音相位置會有遮蔽效應,這時候應該要用Pan或EQ分開
立體混音的指標
1.要讓混音有深寬高以及時間等變化,才會讓混音立體
深的主要因素 - Delay/ Reverb
寬的主要因素 - Pan/Pan width
高的主要因素 - Volume/EQ
時間的主要因素 - 速度/距離
2.試著製造對比
ex.
瘦vs胖
大vs小
左vs右
前vs後
亮vs暗
短vs長
乾vs濕
寬vs窄
小聲vs大聲
乾淨vs髒
高頻多vs低頻多
如何客觀確認一首混音的內容
1.在聆聽時眼睛閉上或把燈關掉
2.用耳機聆聽來感受能量,用喇叭聆聽感受製作人/工程師的想法